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

13515965517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新闻

304不锈钢

发布时间:2025-08-09点击数:297

304不锈钢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奥氏体不锈钢之一,其化学成分是确保其优良性能的核心。根据国际标准(如ASTM A240、JIS G4305)及国内标准(GB/T 3280),304不锈钢的化学成分需严格控制在以下范围:

image.png

铬(Cr):18.0% - 20.0%

铬是304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关键元素。当铬含量达到12%以上时,会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钝化膜,有效阻止内部金属被进一步氧化或腐蚀。304不锈钢中18%-20%的铬含量,能确保其在大多数环境(如大气、淡水、弱酸碱)中保持稳定的耐蚀性。

镍(Ni):8.0% - 11.0%

镍是维持304不锈钢奥氏体组织结构的核心元素。奥氏体结构赋予钢材良好的塑性、韧性和焊接性能,同时降低冷加工时的硬化倾向。镍的加入还能增强钢材对某些介质(如稀硫酸、有机酸)的耐蚀性,并提升其低温韧性,使其在低温环境下不易脆化。

碳(C):≤0.08%

碳在不锈钢中含量需严格控制。若碳含量过高,会在焊接或热处理过程中与铬结合形成碳化铬(Cr₂₃C),导致晶界附近铬含量降低(即“晶间腐蚀敏感性”),破坏钝化膜的连续性。304不锈钢将碳限制在0.08%以下,可显著降低晶间腐蚀风险,保证焊接后的耐蚀性。

硅(Si):≤1.00%

硅主要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,改善冶炼过程中的流动性,减少钢中的气泡和夹杂。适量的硅对304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,但过量可能增加钢材的脆性,因此需控制在1.00%以内。

 锰(Mn):≤2.00%

锰能辅助镍稳定奥氏体结构,同时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磨性。但304不锈钢中锰含量较低,主要作用是抵消硫的有害影响(硫会导致热脆),因此标准中限制其不超过2.00%。

磷(P):≤0.045%

磷是钢中的有害杂质,会增加钢材的冷脆性,降低其塑性和韧性,尤其对焊接性能不利。因此,304不锈钢中磷含量需严格控制在0.045%以下,以保证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结构安全性。

 

硫(S):≤0.030%

硫同样是有害元素,会导致钢材热加工时出现热脆现象(高温下易断裂),同时降低耐蚀性。304不锈钢将硫含量限制在0.030%以内,以确保热加工(如锻造、轧制)和焊接过程的稳定性。

 其他微量元素

部分标准中还会对氮(N)等元素有限量要求(通常≤0.10%),氮可略微提高钢材强度,且不显著影响耐蚀性,但需与其他元素协同控制,避免对组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。

image.png

综上,304不锈钢的化学成分通过铬、镍的协同作用保证耐蚀性和组织结构稳定性,同时严格控制碳、磷、硫等元素以规避缺陷风险,这使得其在化工、食品、医疗、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不同标准对成分的细微差异(如镍含量范围在部分标准中为8.0%-10.5%),均以平衡性能与经济性为目标,核心仍是围绕上述关键元素的协同作用。